目录
摘要:
本文从法轮功学员受迫害、2004年美军虐囚事件,和战士母亲协会等著名案例出发,指出人变坏的三要素:人、情境和系统的特质。再用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,分别分析、说明:个人权威如何控制大众、机构如何影响个人;如何化解恶,最后指出,恶的有效解药是平凡人的英雄主义。
本文第2-7节的内容,来自闻名世界的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·津巴多,在2008年TED大会、著名的演讲。为方便阅读,演讲稍微被整理;
注1:全文约10000字,却蕴含着无穷的信息;其中两个心理学实验及相关的数据,深刻影响了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。从社会心理学出发,本文基本可以解释,纳粹大屠杀、文化大革命、活摘法轮功学员器官、在劳教所被非人道(性)虐待学员、镇压藏人、ISIS组织戴面罩杀人的原因,中国城管人员变坏的基本过程,等等;
注2:菲利普·津巴多的原文:普通人如何变成魔鬼或英雄, TED网址(有视频,有中英文字幕):
一、案例们
案例1.1:战士母亲协会。1991年8月19日,崩溃前夕的苏联红场,军民对峙。军人的母亲拿着自己孩子的照片上街寻人……“孩子,放下你手中的枪,跟妈妈走!”,落款是“战士母亲协会”。
“军队不再玩这个游戏了” ,于是国防部长亚佐夫下令撤军。紧接着,海军司令切尔那温海军元帅公开谴责政变,空军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公开发表“不用武力反对人民”的声明,空降兵司令格拉乔夫和“阿尔法”部队指挥官卡尔普欣拒绝执行强攻“白宫”的命令,…
图1:前苏联红场:“战士母亲协会”:母爱的力量
案例1.2:法轮功学员:1999年4月25日早晨,超过1万名法轮功学员到国务院信访办(中南海附近)上访。他们非常安静、有礼(以防被施暴),要求释放被捕学员。不久,成立610办公室,中共残酷镇压学员:
(1) 劳动教养:超过15万学员,未经审判被劳教1-4年;
(2) 性虐待:“数十万被押的法轮功女学员,没有几个能逃过被剥光衣物的羞辱,不准使用卫生棉,扒光女学员衣服后丢入男牢被轮奸;此外,还被警察强暴、轮奸,电击阴道、毛刷刮搔阴道…
(3) 活摘器官:2013年4月30日,大卫·乔高和伊森·葛特曼在BBC指出,根据独立调查,结果显示,约6.5万学员被摘取器官”;“迫害过程中,中共根本不讲法律,警察的一封信就可以把你送到劳教所关3-4年”。
案例1.3:北朝鲜劳教所:北朝鲜国民不允许随意与任何外国人接触;即便是平壤市民,也不能自由离开平壤到其他城市或农村。
政府也不容许批评金氏家族和政府制度,否则未经审判即可投进集中营。现在,政治犯集中营仍至少关押着20万人。他们被迫从事苦工,还遭受饥饿、殴打和性侵犯等。美国政治学教授鲁道夫·拉梅尔认为,从1948年至1987年,至少有100万人死于集中营。
…
案例1.2、案例1.3,“普通人”或“好人”变成了“恶人”?案例1.1是化解了“恶”?
为什么?如何分析?
本文的第2-6节,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·津巴多,在2008年TED大会著名的18分钟演讲(为方便阅读,稍作整理),回答了话题。
##津巴多演讲开始
二、路西法效应:世界是由善恶组成的
许多世纪以来,哲学家、剧作家、神学家都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:什么使人变坏?
我(即菲利普·津巴多)在小时候,也问过同样的问题。我在纽约的贫民窟长大,周围充满了罪恶。我有一些朋友,曾是好孩子,后来由善转恶,他们染毒惹了麻烦、进了监狱。有些丧了命,即使并没有沾染毒品。
善恶之间的界限,并不是固定、不可逾越的,而是可以移动的、可以逾越的。好人可以受诱惑而越界,当然坏孩子也可能依靠外界的帮助、改造、治疗,以重塑人生。
问题是:造成由善转恶的毒药是什么?解药又是什么?
首先,什么是恶?
用社会心理学的术语来说:恶的关键是行使权力(或能力):利用权力,故意造成他人在心理或身体上的伤害,残害他人生命或思想,犯下反人道的罪行。
(注:所以“恶人”是用权力或能力做恶事)
这个世界,无论过去、现在,还是将来,总是由善恶组成的,因为善恶就如人类的阴阳。
上帝最喜欢的天使是路西法。路西法的意思是“光明”或“黎明之星”。 后来他挑战上帝的权威,率众背叛上帝,上帝并派天使长迈克将他和其他堕落的天使一起赶出天堂。于是路西法降入地狱,成为恶魔撒旦,宇宙中的恶之能量诞生了。
从上帝最受宠的天使变为恶魔,这个巨大的转变,给了我很大的启示。
我最近出版的新书《路西法效应》,就是讲好人是怎样变成恶人的。此书尽管着重于恶,但其实是颂扬人类有无限的潜力,使我们任何人向善或作恶,关怀或冷漠,创造或毁灭。这种潜力也可以使我们成为英雄。登在《纽约客》上有一个非常棒的漫画,总结了我的全部演讲:“杰罗姆,我既不是好警察也不是坏警察,跟你一样,我是一个正面和负面人格特质的复杂混合体,至于体现哪一面,要靠具体情况而言。”
三、2004年虐囚事件:人变坏的三要素
2004年,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阿布格莱布虐囚事件(美军侮辱伊拉克战俘事件)。这些士兵,有男性也有女性,对囚犯们实施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羞辱。我虽震惊,但并不感到意外,因为我以前是斯坦福监狱实验的负责人。
布什政府军方对此事的第一反应是什么?任何官方都会说的套词,“不要怪我们,这与整个系统无关。只是几个坏苹果—一小撮恶劣的士兵。”
我并不赞同此说法,后来我成为奇普·弗莱德里克中士的专家证人,从而有机会:
(1) 接触到相关的十几份调查报告;
(2) 通过接触、研究,在心理上分析、判断,奇普中士是个好苹果还是坏苹果;
(3) 查看了所有1000多张士兵拍摄的、暴力或色情的照片。
后来发现,这1000多张照片,是
(1) 陆军预备役的美军宪兵拍摄的,他们是完全不执行此项任务的部队。
(2) 拍照地点、时间:大楼的1A层、在夜间值班时间。
为什么?1A层有军方情报中心、审讯关押处、中央情报局、巨人公司(美军外包公司)的审讯人员,全部都在那里,而他们得不到任何关于暴动的信息。
于是他们向宪兵队士兵施加压力,迫使他们越线,允许他们采取措施来击溃敌人的意志,使他们屈服,为审讯做准备。这些当然是官方的婉辞。
这些照片里,还有个精神疾病犯人,他每天用大便涂抹在身上,伸开双臂,倒象是达芬奇颂扬人类的伟大画作。他在监狱里做什么?!他本应在精神病院。
后来,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问,“我想知道谁该为此负责?谁是那几个坏苹果?“
这样“问”非常差劲,这是在坚持错误。
应该问“是什么为此负责?”因为“什么”既可指人,也可指情境。
如果我们相信,他们在进入地牢之前是好士兵,心理学家又是如何理解这种人性的转变呢?
传统理解的方式,是人的特质论,即那些坏苹果的内在特征,他们认为这是所有社会科学、宗教和战争的基础。
而社会心理学家会说,“是啊,人们是舞台上的演员。那扮演角色的演员是谁?戏服什么样?有舞台导演吗?”即三个要素:人、情境和系统(即制度)的特质。
传统的社会学家更感兴趣的,是个体周围的外界因素是什么,如坏的苹果桶?
不过,他们遗漏了很重要的问题,即我在研究“虐囚事件”后发现的:存在权力的系统。这个系统,是指法制、政治、经济和文化背景,系统包含着系列社会规范,如法律条文、规章制度等;这个系统,有权力制造一个“坏”苹果桶;从而这个系统,制造出腐化个体的情境。
情境是环境中与个体直接发生心理联系的那些特定部分,它可以是真实的、也可是想象的,即可客观也可主观。
如果想要改变一个人,就得改变其所处的情境;想要改变情境,就得知道其权力存在于系统的何处。
所以,理解路西法效应或人性转变,是如何受这三项因素影响的。它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。人们会怎样影响情境?情境如何影响人们?制造、维持该情境的系统是什么?
四、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:个人权威如何控制大众
1960年,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、犹太人斯坦利·米尔格拉姆,他曾问,“大屠杀在此时此地会发生吗?“
人们回答,“不,那是纳粹德国,那是希特勒,那是1939年。“
斯坦利问,“如果希特勒问你,‘你会用电刑处死一个陌生人吗?’”
人们回答:“没门儿,我肯定不会,我是好人。“
他又问,“如果你在1939年的纳粹德国,在那一个情境和系统,你会吗?”
于是,他决定做系列的心理实验来求证。他先刊登了广告:
“心理学家想要研究人的记忆,我们想改善人的记忆,因为记忆是成功的关键。“”我们会给你5美元,其中4元用来支付时间。“
后来参加测试的有1000个普通人,他们是理发师,收银员,白领、小学毕业的、博士毕业的等。
实验前,他告诉广告应征者(被试),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,方法是对错误立刻进行惩罚,对正确的反应则进行奖励。
图2:电击实验
在实验室,有两个房间被隔墙,相互以声音沟通。实验者(E)命令“教师”(T)为“学生”(L)给予赏罚。
实验者(E):穿实验室工作服的负责人,即权威角色,有可能是米尔格拉姆自己;
学生(L):可能是一个和蔼的中年男子,他被绑在一个电击仪器上。他实际上是实验者的同谋,可能是一个演员成功扮演的;
教师(T):是参与者,即被试。
实验者(E)对教师(T)说,“你作为教师的工作,就是让“学生”(L)学习材料。记对了,就奖励他。记错了,你就按这个电击盒上的按钮电击“学生”。
停止实验的条件:当电击量达到最大值450伏、或“教师”(T)拒绝服从命令;
问题是,谁会一直按到致命的450伏?
(注:并不是真的电击,但教师(T)并不知道。)
米尔格拉姆曾问了40个精神病医生,“百分之多少的美国人会按到最高电压?“他们都回答只有1%,因为只有1%的美国人是虐待狂。
然而实验结果表明:约2/3的人会一直按到450伏。
以下是“学生们”在实验中的部分反应:
(1) 第一个按钮是15伏。学生基本感觉不到电击,“
(注:这就是关键的临界点,所有的恶都是从15伏开始的。”
注:每答错一次,就再加15伏。)
(2) 到150伏时,“学生”(L)开始惨叫,“我有心脏问题!我要出去!“;
(3) 到300伏处,“学生”(L)惨叫表示“拒绝回答”;
(4) 到375伏时,电击仪器上写着,“危险:强烈电击“,并且标有“XXX:少儿不宜”的级别。
以下是“教师”在实验时的部分反应:
(1) “教师”(T)是一个好人,就去投诉。“先生,如果他出事了,谁来负责?““我不能杀死那个人!”
实验人员(E)采用鼓励、命令的语气,要求实验继续,“不要紧,我来负责,请继续“,“不回答就算回答错误”;
(2) 多数“教师”(T) 口头上持有异议,但行为上却一致遵从穿白大褂的权威命令;
(3) 到后来,有许多“教师”(T),开始严重贬低受害者“学生”(L),比如“他如此得愚蠢和固执,应该受到电击”。
米尔格拉姆做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,被试服从权威的程度,研究结果如下图:
图3:权威服从实验:不同实验条件下,被试对权威的服从程度
横向坐标数字1,2,…,16的说明如下表:参与者中实施450伏电击的百分比(表4)
1. “学习者”要求被电击(3%) 2. 权威成为被电击者,并且只是一个普通人命令电击 (4%) 3. 有两个权威,指令互相矛盾 (2%) 4. 被试可以自由选择电击的电压 (6%) 5. 身边有两个拒绝执行命令的人 (12%) 6. 一个普通人发出命令(21.5%) 7. 权威不在场(23%) 8. “学习者”可以触及(30%) |
9. “学习者”比较靠近(40%) 10. 在学校机构中(44%) 11. 有“学习者”的声音反馈(62%) 14. 有两个权威,一个要遭受电击(63%) 15. 被试是旁观者,不直接实施电击(70%) |
比如上图中的第5条,身边有两个拒绝执行命令的人,电击到450伏的人,约为10%,也就是,如果有人反抗,约90%的人反抗。
这个实验又叫“权力服从研究实验”,目的是为了测试,在面对权威者下达违背良心的命令时,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力量,到底有多少。
这个实验,研究个人权力是如何控制大众的。
后来,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,也做了类似的实验,都得到了类似的结果,结果基本上不分实验的时间、地点、性别、人种、民族。
实验室的研究,能解释外面的世界吗?有效性如何?
1978年,在南美圭亚那丛林里,有912名美国人自杀或遭其家人朋友杀害,因为他们盲目地服从了他们的传道者,吉姆·琼斯主教。主教说服他们进行集体自杀。这是一个典型的路西法效应,从上帝使者变成死亡天使。
五、斯坦福监狱实验:机构如何影响个人
机构的权力,又是如何影响个人行为的?
1971年,我与我的研究生一起,做了斯坦福监狱实验。
我们先刊登了一个简单的小广告,挑选了75个大学生志愿者,做了人格测试。后来又面试,挑选出24名:他们是最正常的、最健康的。然后随机把他们分成囚犯和警卫两组。我们知道:
(1) 他们都是好苹果,但我将他们放在一个坏的情境里;
(2) 扮演警卫、扮演囚犯的男生之间,没有任何区别。
我们对那些将要扮演囚犯的男生说,“在住处等着,实验在星期天开始。”
没有告诉他们的是,真正的警察,会开着警车到家门口,当着邻居的面,做真实的逮捕,锁到警察局地下室的一间牢房,然后给他们穿上囚衣。
接着,那些扮演警卫的大学生,穿上警服后,就开始标志着权力和匿名。警卫们开始逐步剥夺囚犯们的人性:
(1) 囚犯们的名字被号码代替;
(2) 让囚犯们徒手清理马桶;
(3) 脱光囚犯的衣服,性侮辱他们;
(4) 开始做侮辱行为,如强迫囚犯们模拟鸡奸。
你们看到阿布格莱布的士兵强迫囚犯模拟口交。我的警卫们在五天内就做了。
这些被挑选的、健康的囚犯们,应激反应是非常极端的,在36小时内就有人崩溃了。实验到第6天后被迫结束,因为它已经失控了,其中有5个男生情绪崩溃。
在斯坦福监狱实验,演员是大学生试验者,戏服是警察或囚犯的服装,舞台导演是心理学家津巴多。在穿上戏服以后,这些演员马上进入了警察或囚犯的真正角色。
我们问:在战场上,战士们的统一服装,对他们的战斗表现会有影响吗?匿名对付受害者会有影响吗?
在战场上,有戴面具的、有不换服装的、有统一服装达到匿名效果的。
人类学家约翰·华生在23个不同的战场文化中,发现几组数据:
(1) 更换服装: 15个;
(2) 杀戮、折磨、残害:13个;
(3) 如果不换服装,15%左右,杀戮、折磨或残害;这是一条杀戮的分界线;
(4) 如果更换服装,即90%左右,会杀戮、折磨、残害。
这就是匿名性的可怕威力。
让普通人产生恶的、逐渐的7个社会心理学过程,如下:
(1) 无意中迈出第一步;然后不断加码;
(2) 对他人去人性化;如谴责受害者,让受害者看起来十分可恶,因为我们不喜欢伤害我们的人,也不喜欢被我们伤害的人;
(3) 对自己去个体化;如统一服装、戴面罩等匿名方式;
(4) 推卸个人责任;如作恶是因为规则、命令、赏罚、信息服从等;
(5) 盲目服从权威;只要在行为上服从命令,可以让他们在口头上持有异议;
(6) 不加鉴别地依从群体规范;
(7) 袖手旁观,漠不关心,对恶行消极容忍。
为了顺利让“好人”变成“恶人”,可能还需要更多的:
(1) 规则:制定模糊的、不断变化的规则;
(2) 赏罚:向人们展示顺从受赏、不顺从受罚的榜样;
(3) 执行:让艰难的执行情境,变得十分刺激,如赏罚、宣传等各种刺激手段;
“恶”更易在新的、不熟悉的环境中发生,因为以前的习惯反应失效了、人格和道德感被关闭了。
前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·施莱辛格说,“心理学家已尝试理解,为什么以及如何会在某些情境下,作出反常行为。” “具有标志性的斯坦福实验,给了所有军事行为一个警告。”如果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赋予人们权力,那就是滥用开通行证。他们明明了解后果,却任其发生。
费将军也做了一个调查报告,认为整个系统是有罪的。他认为是环境造成了阿布格莱布事件,领导的失误导致了虐待的发生。虐待持续了3个月,当局高层一直被蒙在鼓里。有谁在看管吗?答案是没有人,没有人主动去。他允许警卫们作那些恶行,他们知道没有人会下地牢来查看。
所以,我们需要模式上的转变。原来的医疗模式,只集中于个体;必须转向一个公共健康模式,这个模式要考虑情境和系统对疾病的作用。欺侮、偏见、暴力都是病。自从审讯以来,我们一直在个人层面解决问题。你猜怎么着,没用。
亚历山大·索尔仁尼琴曾说,善恶的分界线,将每个人的心脏切成两半。这意味着,分界线不在个人的心脏那儿。
六、英雄主义,是恶的解药
恶的解药是什么?是英雄主义,通过推广英雄主义的想象,尤其是在教育系统、在我们的孩子之中。
我们要让孩子们想:我是那个等待中的英雄:等待时机(适当的情境),到时我会行英雄之事。
这里,现在“英雄主义”的定义是:平凡人行英雄之事。
传统社会英雄的概念是错误的:因为他们只是极少数的、如超人一样的例外人。他们为目标投入毕生的努力,然后得以扬名。孩子们的传统英雄,好象都有超自然的能力。
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意识到,大多数英雄是平凡的,而英雄行为是不平凡的。
案例6.1:乔·达比,一个低级列兵。就是他,阻止了2004年美军虐囚事件。当他看到这些图片后,把它们交给了一位高级调查官。他是传统的社会英雄吗?不是。因为有人想杀他、他的母亲和妻子,所以政府不得不把他藏起来,一藏就是三年。
案例6.2:克里斯廷,我的同事(后来成了我的妻子)。这个女人阻止了斯坦福监狱实验。作为监狱实验负责人,我是权威,可我不知道实验已经失控了,完全无动于衷。她下来看到这疯人院一样的监狱说,“你知道吗?你对这些男孩所做的一切实在是太可怕了。他们不是囚犯、不是警卫,他们只是孩子,你要为他们负责。“我第二天就停止了这个实验。好消息是,我第二年就娶了她。显然,我醒悟了。
所以情境是有力量的。同样的情境,可以刺激我们产生两种矛盾的内心想象:作恶的,或作英雄主义的。大多数人对袖手旁观感到内疚,因为你母亲会说,“别管闲事,先管好你自己的事。”你一定得这么回答,“妈妈,人性就是我的事。”
英雄主义的心理学,将是我以后的工作重点,是要培养英雄想象的一种自我标签,“我是一个等待中的英雄”,并且还要教会他们技能。
要想成为英雄,你一定要学会成为一个“异类”,因为你发现自己总是与群体规范相左。英雄正是那些在社会上行非凡之事的、有所为的平凡人。
英雄主义的关键点:
(1) 在众人消极冷漠时,有所作为;
(2) 作为必须以社会为中心,而非以自我为中心。
最后,本文以国际媒体大量报道的“小悦悦事件”来结尾:
案例6.3:小悦悦事件。2011年10月13日傍晚,广东佛山,2岁女童小悦悦,先后被2辆客货车撞倒、辗压,前后有18名路人经过,均没有伸出援手。唯第19名路人、清洁工陈贤妹,救起小悦悦。遗憾的是,最后小悦悦仍死于医院。
大陆互联网各界,对女童的不幸表示哀悼;陈贤妹的善心善举,也感动了无数人,但陈贤妹坚持说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”。
从道德责任的角度说,应该是“我做了任何人应该做的事“。
将来有一天,你也会遇到一个新的情境,你有3种选择:
(1) 作恶者,你将会欺骗、欺侮他人;
(2) 袖手旁观、漠不关心:你将因而内疚;
(3) 成为一个英雄。
关键是,你是否准备成为一个被颂扬的、平凡的英雄,在等待合适的情境出现,而付诸于行动呢?
这是你的机会,错过了,成为英雄的机会就溜走了。所以关键是先想再做。
谢谢你们,谢谢。让我们反对国内外恶系统的力量,集中于积极的一面。倡导、尊敬个人高尚的行为,倡导正义与和平,遗憾的是,我们的当局并没有在做这些。
##津巴多演讲结束
七、恶的三要素:人、情境和系统之间的关系
津巴多说,“如果想要改变一个人,就得改变其所处的情境;想要改变情境,就得知道其权力存在于系统的何处。所以,人性转变,是如何受这三项因素影响的。它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。”
(1) 系统决定论,即社会环境,包括地理、时间、社会规范,制造、维持了情境,从而决定了人的行为。一条规范只要稍作修改,就可能带来社会巨大的改变。
案例7.1:英国政府运送犯人到澳洲
1880年,为开发蛮荒的澳洲,英国政府决定将罪犯发配到澳洲!政府雇佣私人船,按照装船人数付费。
不久,英国政府发现,到岸的犯人死亡率非常高。平均死亡率为12﹪,最高死亡率37﹪。
为此,政府强迫每艘船,必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和一名医生…可是,犯人死亡率依然很高;调查发现,官员和医生要么同流合污,分享利润;要么坚决执法,然后被丢进大海喂鱼。
1792年,有位议员提出:按照到达澳洲人数付费。
新制度一出炉,犯人死亡率骤然降为1﹪。因为船主为提高存活率,在船上配备了医生、药品。毕竟,一个人头就是一份收益。
(2) 情境决定论,即情境决定人的行为。根据扮演的社会角色、群体的社会规范,我们会根据社会情境的需要,来改变自己的行为;在模棱两可的情境,我们会从周边其他人的行为之中获取线索。
例如:在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里,实验条件的改变,即情境的改变,引起实验结果巨大的改变(电击450伏的可能性,从3%变成92%)。
(3) 秉性决定论:与情境决定论相对,该理论认为,人的内部因素(基因、特质和性格)决定了人的行为。
从秉性决定论理论,有如下的结果:
- 坏人6%: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表格(第4节)第1-4条,比如第4条:被试可以自由选择电击的电压6%,即6%是坏人,愿意无辜伤害他人;
- 好人8%:从第16条:由另一个被试实施电击(92%),所以,8%的人,即使旁边有人无辜伤害他人,他也拒绝伤害他人,所以这些人是好人,即约8%是好人。
- 其它86%是随风倒的:剩下86%的人,伤害他人,是由身边的系统(权威的命令)或情境(如旁边有人鼓励)决定的:即86%的人是随风倒的。
(4) 人可以影响系统。平凡的英雄乔·达比(案例6.1)、克里斯廷(案例6.2),就影响了系统。在克里斯廷强烈建议下,津巴多第二天就停止了心理实验。
八、案例们的分析
“普通人”或“好人”如何变成“恶人”?如何化解“恶”?
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·津巴多的18分钟以上演讲,基本上回答了这些问题。
(1)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、相关数据的百分比(第4节):个人权威如何控制大众;这个实验包含着无穷多有用的信息;
(2) 斯坦福监狱实验(第5节):机构如何影响个人;分析了权力和匿名在作“恶”中的威力;
(3) 政府权威无人监管(第4、5节):如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、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情境;正如津巴多所说的,“如果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赋予人们权力,那就是滥用开通行证。”
(4) 情境封闭而造成的极化效应:极化效应(社会心理学术语),是指群体讨论通常强化成员最初的意向,因“风险转移”,群体决策往往会更加冒险。一个极为封闭的群体,可能会把个体和其他信念系统隔离,使潜在的目标失去人性,且不能忍受任何异议。事实上,多数恐怖事件(如911事件)、大屠杀现象(如文化大革命、朝鲜的劳教所),基本上是由于极化而产生的。
(5) 作“恶”的7个社会心理学过程,说明普通人具体如何变成“恶人”的;
案例1:”战士母亲协会”的力量:苏联红军,为什么没有象中共军队在天安门开枪制造“64事件”?
原因当然很多,我们就以”战士母亲协会”的力量,来做分析。
(a)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(第4节)的说明:为此,我们回顾表格:
1. “学习者”要求被电击(3%) 2. 权威成为被电击者,并且只是一个普通人 (4%) 3. 有两个权威,指令互相矛盾 (2%) 4. 被试可以自由选择电击的电压 (6%) 5. 身边有两个拒绝执行命令的人 (12%) 6. 一个普通人发出命令(21.5%) 7. 权威不在场(23%) 8. “学习者”可以触及(30%) |
9. “学习者”比较靠近(40%) 10. 在学校机构中(44%) 11. 有“学习者”的声音反馈(62%) 12. “学习者”不在场(63%) 13. 被试是女性(63%) 14. 有两个权威,一个要遭受电击(63%) 15. 被试是旁观者,不直接实施电击(70%) 16. 由另一个被试实施电击(92%) |
第3条:如果有示威公民大喊,“有胆的对我开枪”,士兵开枪的可能性,仅可能为3%;
第4条:即各个军人自行对红场公民开枪的可能性,6%的数字,并不大;
第9条:如果有上级命令,让军人直接面对公民开枪,可能上升为40%;
第10条:原本高级军官命令开枪的可能性是较高的92%,但事实上高级军官们纷纷命令不开枪?(当然与戈尔巴乔夫也有关,但本文只从”战士母亲协会”角度分析)
回忆作“恶”的7个社会心理学过程:其中重要的有:
(2)对公民去人性化;(3)对自己去个体化。
”战士母亲协会”的力量,是“反作恶”的社会心理学过程:
a) “公民人性化”:那些公民里有好多是战友的父母、战友的亲朋好友;
b) “自己个体化”:如果自己开枪,妈妈会不高兴的、妈妈要责备我的;
当有些士兵与下层军官的犹豫、不满或抗议,由表格第5条,更多的士兵与下层军官,开始的犹豫、不满或抗议,开枪的可能性从40%再降为12%。高级军官命令开枪的可能性,也从相应的92%降为12%。
案例2与案例3:法轮功学员和北朝鲜劳教所
文化大革命、法轮功学员被活摘器官和性虐待、大屠杀犹太人、北朝鲜劳教所的政治犯等,与美军虐囚事件、斯坦福监狱实验一样,他们都发生在一个基本封闭的情境,与外界基本上没有交流,因此“恶”的权力无人监督。所以用“7个社会心理学过程”,基本上可以来解释“恶”的诞生了。
如何防止让“普通人”变成“恶人”,如何让“普通人”变成“好人”或“英雄”:
(1)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的相关数据百分比(第4节):尽量避免表格中的第11-16条的情境,进入如表格中的第1-5条,如前苏联的”战士母亲协会”案例;
(2) 监管政府权威(第4、5节):以来自人民等的权威或权力,来监管政府的权威或权力;如新闻自由、公民监政、三权分立、宪政审查等;
(3) 尽量避免情境极端封闭,以免极化效应:如大家通过翻墙冲破GFW的网络封锁,了解外面新世界;报道大陆系统性的邪恶等;
(帮助)“翻墙人人有责”,因为不知晓外面的世界,中国大陆就会逐渐封闭;你的冷漠,将加剧形成极化效应,就像北朝鲜、文化大革命时代,就像现在中国大陆的有毒食品、恐怖污染、人权灾难和巨额腐败。
(4) “反”作“恶”的7个社会心理学过程(第5节):如将(想)作恶者个体化、将受害者人性化、关注受害者等;
(5) 平凡的英雄主义,是恶的解药:加强宣传平凡人的英雄,鼓励大家都当英雄;关注受害者、谴责作恶者等;
刘晓波、艾未未、陈贤妹(案例6.3),都是我们的英雄,无数的法轮功学员、上访人员、人权律师,也都是我们的英雄。
请用本文提到的社会心理学角度,来分析解释以下的问题:
1. 人变坏的三要素:人、情境和系统;以2004年美军虐囚事件为例,请指出具体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?
2. 请详细指出斯坦福监狱实验、2004年美军虐囚事件、法轮功学员在劳教所被虐待的共同点,其中“恶”的三要素又是什么;
3. 斯坦福监狱实验,匿名的可怕威力,可以解释ISIS组织、乌克兰叛军与俄罗斯军人等,为什么戴面罩杀人吗?
4. 平凡人的英雄,是恶的解药。请你举出3个“平凡英雄”的例子;
5.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中的图表及相关的百分比,蕴含着无穷的信息。试以中国的“犬儒们”和“转基因食品”为例,他们满足“由另一个被试实施电击(92%,第16条)”,他们对社会有什么危害?
6. 从“恶的7个社会心理学过程”,以中国城管为例,请详细这“7个过程”;
7. 香港占中:香港公民要求特首、议会议员真普选,因为这是系统中权力的关键;你现在明白香港公民与独裁的中共双方为何不愿让步的原因吗?是为争取“好系统”还是“恶系统”吗?
参考文献:
1. 菲利普·津巴多:普通人如何变成魔鬼或英雄, TED网址(有视频,有中英文字幕):http://www.ted.com/talks/philip_zimbardo_on_the_psychology_of_evil/transcript?language=zh-cn#t-1121000
2. [TED故事] 魔鬼的诞生:路西法效应(上篇)
http://www.tedtochina.com/2009/10/21/lucifer_effect_1/
3. [TED故事] 魔鬼的诞生:路西法效应(下篇)
http://www.tedtochina.com/2009/10/24/lucifer_effect_2/
4. 《普通心理学》,菲利普·津巴多。
6. 《社会心理学》,阿伦森
7. 中共对女性法轮功学员性虐待案例汇编,
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gb/5/12/31/n1173530.htm
2014年11月18日(第1稿),
2014年11月22日第2稿修改,
2014年12月11日第3稿修改
王衡庚,整理于悉尼
Be the first to comment